bob体肓官网入口

你的位置:bob体肓官网入口 > 新闻动态 > 新闻动态

华佗五禽戏_丹田_动作_形象

发布日期:2025-08-19 20:45    点击次数:125

华佗五禽戏

华佗是我国汉代的医学家,他不仅精通内外两科,给人们治病除疾,并且发挥了前人表演个别禽兽的形象和动作的方法,进一步创作了五禽术,写下了五禽经传留后世,让人们用以保健和延寿。从下面的一首诗中即可了解其医术特点的概况。诗日:“华佗医术内外兼修,取象延寿五禽经留,疾生药除未生术修,佛心济世医术传留”。

五禽术叫五禽戏。在旧社会里五禽术濒于失传,今为了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,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它的效益,特将我学习五禽术时的手抄本重新加以整理,介绍出来,以供大家参考.

五禽术是华佗选择了五种禽兽,即:鹤、熊、虎、鹿、猿,按它们不同的形象和擅长的动作,分出阴阳五行的属性,模仿它们的形象和动作,从中体会出对人体各部位有什么好处、并把它演变成“拳术式”的动作(古人叫法象),但与普通练拳者不同,不是单用“力”来练肢体运动。五禽术同样练的是精、气、神,在此重点是练神(即意),意守部位(即守窍)在上丹田,必须指出,在练气功达大小周天以后,再经练一个时期,才能练五禽术。

练功时,以思想人静消除杂念为根本(古书上称之虚其灵为本),以练神养气为主体,着重模仿五禽形象之特性(古书称效其灵性)。开始时并以意导气,用三田(上、中、下丹田)呼吸(重点在上丹田)来配合,使上丹川之气充足,便于发动肢体运动,使要练的五禽象和身体融合为一,也就是意、气、体三者结合,以达练精化气,练气化神,练神还虚之目的。练五禽术时动作必须从容而不急迫,作到完全自然而不勉强。久经锻炼,就能使身体关节灵活,筋络舒展,血脉通畅,食物易于消化,自然身体健壮,少生或不生疾病。五禽经中的“气’称为先天灵无之一气,又称灵根,祖气,一也就是“真命”(没有此气,就没有了命)。经日:“浑浑、沦沦、恍恍、惚惚、杳杳、冥冥。其中有物,其中有精、似无而含有,似虚而含实’。练气功有了功夫,即可体会“气”在周身运行,周而复始,似一圆形。神即真意,又称灵神,也叫“性”,神动则为机,就是说真意一动即可指挥肢体全身活动。换句话说“意气”就是“性命’.

展开剩余88%

练五禽术分三个步骤,第一是肢体动作模仿五禽形象,第二是心意会悟而效其良能,就是深刻体会五禽之动作姿势和这些动作的优良功能,第三是存神(意)养气,在人静后,思想集中于守窍,先练气,然后用“意”想已学会的每一禽的姿势动作,肢体随之自发的运动起来。练功中有阴阳动静、刚柔虚实,经日:“动而生阳、静而生阴,动之始则阳生,动之极则阴生,静之始则柔生,静之极则刚生,动而生阴阳,静而生刚柔,虚实即阴阳,动静则刚

柔,刚柔相推而生变化,?阴阳相摩,八卦成象而易其中,无处不合乎阴阳,无处不合乎法象(指形象动作而言)’。说明阴阳动静,刚柔虚实的产生,以及其相互关系和作用。以下分述五禽术的操练方法及作用。

鹤象

鹤是一种灵敏、寿长、善于飞腾之鸟,经日:“性灵属火,为离火虚无而飞扬,丹家(即道家)谓之汞象,取于身内之元(即灵敏性)”。意思就是:按阴阳五行的属性来说鹤的性灵属火,按八卦来说是离中南方虚火,特性善于飞翔,汞是道家练丹气功的名称之一,上丹田练之称汞,下丹田练之称铅,汞为气血,铅为精,要用鹤的形象来练功,就是取其灵敏性。经常按法练习能活动周身筋络,使关节灵敏,气通三关(尾阁、夹脊、玉枕)而奔人顶门(脑海),以呼吸往来(指丹田呼吸和体内气行)使神(意)下上行动而安静,神静则气逆,气足而生精,神足而化气,此即三元(元精、元气、元神)合一。可使体健身轻而延年益寿。若不按法而练,随自己心意乱行改变,则无所补益.正如诗日‘鹤善养身而寿长,灵神(指意)下降人坤方(下丹田),气通三关虚实敏,三元会合寿无疆,妙用丹田联上下(三回往返),须知一体会西东(指周天),至人(指练功人)笑指昆乾顶,分明夹脊有路通(指督脉后三关)”。

练功开始,先作预备式,也叫开始式,古人叫虚无先天一气式。其姿势如下:

立正,面微仰,两眼微合而平视,脊椎骨要直,两手下垂,两脚立正成九十度,思想入静,屏除杂念,脑子似同虚空,神(意)气合一下沉,意到下丹田,气达脚心(涌泉),气沉的不能再沉时,就上提至上丹田静守,当守窍已发动(有感觉),即意想要练之禽象,脑子想什么,就自发的练什么动作,无论练哪一象,皆由此势开始练起。

鹤戏分式操作姿势:   

(一)伏翅式   由预备式起,两手徐徐而起,手心向上,两手中指相对,平脐,稍停。 两手依原式徐徐上起至胸口,同时丹田(指中丹田,以下同)向内绵绵吸气,此时全身毛孔皆开,谓之辟。再将两手渐渐下落至脐,同时丹田也要向外呼气,(臌荡充实)此谓之阁。这一个姿势,就是以丹田呼吸随手掌之起落上下活动,反复进行,不拘其数。练习纯熟后,再换练下一姿势。   

(二)亮翅式   由上式起,两手自胸前自左右分开伸直,两手心仍向上,同时丹田绵绵吸气,两手心翻向下,渐渐下垂至与脐平,同时,丹田呼气并充实,如是上下起落,反复进行,不拘其数。   

(三)曲腿展翅式   由上式起,两手心向下,两臂上起伸平,同时两脚心悬起,脚尖点地,两腿弯曲如弓状,两膝向前,臀部下坐至半蹲半坐为正,头似向上顶,腰与脊椎挺直,丹田吸气,练此势时以慢为妙。然后,两手臂徐徐垂下,手与脐平,同时臀腰往上提劲,两脚渐渐由曲而直,两脚复回如,同时将气呼出丹田充实,反复进行。   

(四)双翅后摆式   由前式起,两手向后,手心向上而外拧,拧至不能再拧为止。在两手向后的同时,头向上顶,臀部下坐,两腿弯曲成弓状,右脚心悬起,脚尖点地,丹田吸气。   两手由拧劲向左右分开,掌心翻向下,两臂渐渐伸直与肩平,同时,两腿由臀腰提劲立直,右脚由悬起而复原位,丹田呼气充实,反复进行,不拘次数,每次两手动作相同,两脚动作互相替换。   

(五)移步前后展翅式   接上式,左脚向前进一步,脚尖点地;屈膝提脚,右膝跪立,两膝里扣,同时左臂向右,右臂向前斜上伸,两手同时向外拧动,身略前俯,鼻尖与左膝相对腰直臀坐,丹田呼气充实,而置于两腿根上。   换步,右脚前进,脚尖点地,屈膝提脚,右膝跪立,两膝里扣,同时右臂向后,左臂向前斜上伸,两手同时向外拧劲,身亦略前俯腰直,臀坐,鼻尖与右膝相对。  

(六)转身移步后摆翅式   接上式(如左脚在前即向左转身,如右脚在前则右转身)。右脚在前不动,左脚前进向右斜迈步,与右脚成八字形,随左脚前进眼睛看地时,以拧腰为主,身由右方向后转,两脚亦随之而后转,转身后右脚在前左脚在后,同时两臂向后伸平向外拧动右转身法与此相同。只是转身方向和左右脚前后位置不同而已。左转身以后不必立即再行转身,需换步前进时,可两手左右分开伸平,同时右脚向前进步(如果转身后右脚在前即左脚向前迈步)。如果左脚再行前进,两臂即再后伸两手外拧,如是反复进行不拘其数。

熊象

熊是一种体笨、力大、性情刚直之兽,它之所以有力主要是用内部气力,故有熊是“外静内动”的说法,按阴阳五行来说,熊是外阴内阳,肾中之阳属水,按八卦来说为坎宫北方之水.采用熊象的动作,就是取其用内在之气力,这种气是真正的阳气,又名真一祖气。因之练熊象之各种动作,着重于内动而外静〔即更加轻缓)。能使脑子更加虚静,意降坤田(下丹田)而意气相合,更能把意练好,并使真精化气,穿关通顶,补还于脑,也就是使小周天能练的更好,假如不按象而练,随意改变,则真气不能贯通,四肢百脉不能舒畅,甚至产生不良的感觉,经中诗日:“先天之气阴合阳,心中灵根(即意)坤田(下丹田)藏,性命双修此法象,灵机化生妙无珊”。

采用熊的动作,就是取其用内在之气力,这种气是其真正的阳气,又名真一祖气。熊象分式操作姿势。   

(一)起立拧身式   自预备式起,同肘,两手自前方上举过肩,手心向下半向前,五指分开,虎口(大食指之间)要圆。随两手上起时两脚分开,腰挺直,臀下坐,两膝前曲,头向上顶,似熊立起来的形象。同时,意守下丹田,使气充足,便于发动。然后,上身以腰与臀部为重心向右拧转,拧至不能再拧时,依原式再往左拧转,如是演习,其数不拘。   

(二)上肢下推式   两脚不动,两膝仍前曲,左后随身腰拧转时向左下方推出,头亦向左,目似手视。当左手已推出时,身腰即向右拧转,右手亦随之而向右方推出,如是两脚不动,两手交替及反复进行。   

(三)摇身按手式   依原式正身两脚不动,左手先顺身动而向下按,随左手上起时,右手下按,同时身腰随左右手之起落,而前后左右摇摆。   

(四)要物式   仍以原式正身,两脚下动,两手手心向上,右手在上斜伸与头手,左手下在与腹平,随腰身向右拧时,自左向右移动,如画半圆形,仍头上顶;臀下坐,目似注视前方由前式随身腰向左拧转时,左手伸起与头平,右手斜下与腹平,自右向左移动,如画半圆形。如是反复进行,不拘其数。在练功时如愿意随身腰之左右拧转,两手皆向前上伸移动亦可。   

(五)抗敌式   两脚仍不动,两手同起,左手在上,右手在下,如抱如撑,随腰身右拧时,两手手心向右,同时向外用劲拍出。继则两手随身腰向左拧转,变为右手在上左手在下,反掌用推劲拍出。   

(六)指日式   左脚向前进步,左手同时同左上方伸出,臂半曲半伸,右手掌心向下按劲,臀下坐,腰挺者,头微仰,目顺左手向上注视。继前势,左脚不动,右脚提起,顺左脚内侧提向右进步,同时左手向下按劲,掌心向下,右手上伸向右伸出,摇肩提身。   

(七)转身托月式   在上式的运动情况下,遇左脚在前,左转身,右脚在前则右转身,右转身时右脚不动,左脚向右脚斜进步,与右脚成八字形,右脚跟对左脚尖,在向右转身的同时,左手向右推出,掌心向外,右手向下按。左转身时左脚在前不动,右脚提起向左脚旁斜进步,与左脚成八字形,右脚跟对左脚尖,在向左转身的同时,右手向左推出,左手下按。在转身后,(不论左右)向前进时,左或右脚提起,向前进步,左手(或右手)随左脚(或右脚)前进时掌心向上托,右手下按,反复进行。

虎象

虎是一种相貌威严、性格勇猛的野兽,从其形象上看,头仰爪抓,坐胯挺膝,摇首摆尾鼓荡周身,怒目张望,行速如风云万里,目光闪耀,神发于目,威生于爪,怒气勃勃,神威逼人,啸声惊人,按阴阳五行的属性来说,虎是外阴内阳,为坎中之水,肾中真阳。仿效其形象,就是取其特性中之神气(精神),善用爪力、摇首,摆尾、鼓荡周身之动作.练起功来外刚内柔,外动内静,练好了,气通督脉,真精化气入泥丸宫而长寿,并可去风邪。如果不按其象而练,则不能收到应得的效果。经日:“灵根生处各玄关(实在祖窍)。正在人身天地间,内蕴神意外法象,伏住真虎丹可圆”。意思就是说:练功时意守之处在上丹田,练体内意气之功,发动肢体演变虎的形象,这样就可以练得气通周身,

其姿势如下:   

(一)左右伏虎扑式   

自预备式起,两腿向下曲。两手同时攥拳。右脚不动,左脚向前进,两手随之上起与胸相平,两手仍为握拳式,再向前推出抓式,此时,手平于上、下丹田之间,五指分开,曲弯成钩状,两大指相对,两臂曲伸,如抱如撑。肩松开,肘下沉,脊骨与腰挺起,身向前伏,臀后坐,膝坐上提,脚脆直挺,脚趾抓地,右膝向下跪力,两膝裹合,小腹着力于大腿根部,鼻尖与右足膝相顺与一线,头上顶,目似怒视大指之中间,使气下注下丹田。练此象时以慢为妙。接着右脚先向前垫步,两手同时抓力攥拳,于右脚提起时向怀内搂劲,拳心向下,当两拳接近小腹时,右脚再向前进步,中丹田同时绵绵吸气,随右脚着地时,两手扑出,丹田呼气向外充实。怒目摇首,坐胯挺膝,尤如伏虎进退出林的形象。   

(二)回身扑式   

继上式,遇左脚在前,右转身,右脚在前左转身。右转身:左脚尖微向内移动,随着身从右转,右脚向左脚帝扣步成八字形。同时两手攥拳抓力向下搂劲,搂到小腹,左脚随转身向前进步,两拳同时顺胸前伸开成掌,向前扑出。左转身法与右身法相同,只是转身的方向和移动扣步的脚不同而已。   

(三)左右抓力式   

虎爪力步行直径,左脚斜横向前先垫步,脚尖点地,右脚随后大进一步至左脚前边,右手手拳回搂,在右脚前进时随之向前伸出,掌心向下,指尖与肩平,左手抓力成拳,向回往下搂劲至右肘旁,比肘稍下些,头似上顶,脚趾抓地,腰挺直,胯下坐,身腰微向前下伏劲,两臂曲如弓状,用意着力于指尖(不是肢体用力)气充丹田,目似向前怒视。接前势,右脚斜横向前垫步,左脚随同向前大进一步,进到右脚前边,右手随右脚大进步时向回搂劲,抓力成拳至心口前停住。原来的左拳顺右臂旁向前伸开推出,掌心向下,指尖与肩平,精神注意,向前怒视。身体各部位劲,力志前图同左右交替,不拘其数。     

(四)爪力回身式   

在演上式情况下,如欲转身反向前进,遇左脚在前就向左回身,右脚在前由左回身。右回身法是:左脚回扣与右脚尖对成八字形,身随右脚跟由右向后拧而转回,右脚亦随着向前进步。左手在回身时向怀里搂劲,抓力成拳,拳对右肘下,同时右拳上起看顶,随回身时前伸开扑出,形象与上式同。

鹿象

鹿是一种寿长、性灵的良兽。其所以能长寿,是由于善运尾间,而搂通任督二脉。督脉乃是真阴真阳二气上升之大道.效仿鹿的形象来演练功夫,就是取其善运用尾间而能长寿的特点,也就是效其良前而以术延寿。练功时用意引气顺上身(小周天之路线)循环,就会前体内之气旋转,与练静功相同。练好了甚至可以看见光明(确有其事),如经中说:内蕴其意则使乾坤(将人身以作小天地)旋转,气行周天而灵神、灵气、觉明。肢体效仿鹿象可通周身之筋骨,全身血脉通畅。练好了(经中称法象顺)可使真精化气,人泥丸与下丹田;练不好则气不能通(道教称河车不转,佛教说法轮不转),真精不化,当然收不到应得之效.经中诗日:“消息呼来降坤田(指下丹田),法轮呼转本固源(任督脉),玄关大道练汞铅(道教体气为练丹,汞铅凝结之气即丹),摸运回车上万山,人门妙在牢关锁(守窍),一气阴阳自循环”,意思是说:练鹿象时通过将丹田之气放于尾阎,就可以接通任督二脉,使气通周身(即周天)。并指明能否练好的基本关键在于对守窍能否守好。

练鹿戏姿势不多,主要在于配合体内之运气。开始由预备式起,左脚向前进。随左脚前进时,两手平肩向前伸出,手心向前,左腿成弓状,但膝不能过脚,左腿向后蹬直,这叫“前弓后蹬”,头上顶,腰挺直,丹田之气放于左腰根部,即尾闾之左边,以意引气按小周天路线循环一周至数周,练此势时,每换步后的定势时间可长可短,气转周天之数亦可多可少,左右换步,亦不拘数。

猿象

猿是一种机警、灵活、好动的动物口按阴阳五行的属性来说,其性属上,是阴性的。依八卦的属性来讲是坤卦地象。古人认为人的思想与猿性相似,经常乱动不定,极易损伤三元(精、气、神)之宝,即所谓“拴不住心猿意马”。如华严经巾说:“菩提种子”,心是人之灵明一窍。人心好动、出人无时,莫知其乡,故名之为猿。又道经云:“意马拴住为立命”。意思也就是说:如能经常锻炼使思想安静,就可以使身休健壮而长寿。取猿象练功夫,就是外练肢体运动的灵活性,内练抑制思想活动,以改变其动乱无定的情况口经中说:“内练凝神”,练好了,就可收到思想清静,气通全身,身轻而健壮口即所谓:“心内虚空,而神气圆满”。练不好就不能收到应得的效果。

取猿象练功夫,就是外练肢体运动的灵活性,内练抑制思想活动,以改变其动乱无定的情况。猿象分式操作姿势:   

(一)献桃式   自预备式起,右脚不动,左脚向前进步,两手随左脚向前进步,掌心朝上一并上起,向前伸出,左手伸至齐顶,右手在左手腕旁,五指张开,头上顶,臀部下坐、摆尾、摇肩,晃身。演猿戏要注意慢演,凝神聚气,按法动作,以练其神(意)。   

(二)左右拧劲式   按上式,左脚不动,右脚向前进步,左右两手阴阳相合,与脚前进的同时,一齐向左拧动,随拧随动,右手拧至手心朝上,前伸与鼻齐,左手后撤拧至手心朝外与眉齐。两臂皆半伸,两股相坳(即凹进去),右肩向左随身腰拧劲。注意动作要慢,肢体动作完毕停止后,再进行下式动作。   右脚不动,左脚向前进,左右两手随左右足前进时,阴阳合一,并一齐向右拧动,拧至左手心朝上,向前与鼻齐,右手回手撤至掌心朝外与眉齐手,两臂半屈伸,两股相坳,左肩向右随腰身拧劲。如是左右交替进行,不拘其数。   

(三)转身式   继上式,若左脚在前右转身,右脚在前则左转身。右转身法:右脚不动,左脚向右脚旁移步,脚尖对脚尖,合成八字形,随即从右向后转身,右脚同时前进,左右两手仍依上式向右拧劲,身法神意与上式右拧劲法同,右转身法只手脚和转身方向不同,其余与上式左拧劲法同。   

(四)回头望月式   自猿象开始式起,右脚斜左稍后退,左脚尖斜横向右转身进步着地,两股相坳,左右两手亦随转身向后摆动,俟左脚着地,手仍不停顺右膝向前直伸,然后两臂稍回曲,再行以右手臂向左膝前伸,掌心朝下,左手伸至右肘旁,手心也向下,腰身向下伏劲,头向后扭,目似向后上视,如同望月,这是猿象的第二练法。   

(五)摘果式   接上式,右脚微向内合成斜横形,左脚后退平衡看,随即向左转身,左脚迈步蹬出不停即落地,成顺势(两脚成丁字步)后转时是身随步转,左右两手臂随左脚落地放顺时,向左横摆过来一齐伸出,左手伸出与头顶相齐,右手伸至左手腕后,两手心皆向下,手指张开抓力,两臂皆半屈,两股相坳,头顶胯坠,臀后坐劲,目顺右手前视。   

(六)坠枝式   左右两手不动,随两臂之拧劲,一齐向左拧劲,身腰随之而扭,拧至左手掌心朝外,手与眉齐,肘与肩平,右臂与左膝对正,掌心向下前伸与项平。左脚不动,右脚向前进步,左右两臂同时一齐向右拧,横力伸出,右手心朝下,伸至高与顶平,左手心朝上伸纛右手腕后,两臂屈伸,指合抓力,摇肩提身。左右交替,不拘其数。结束时,收归于预备式,休息。   

发布于:陕西省